提问

《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调查

律师事务所 2011-11-26    人已阅读
导读:调查动机卫生部出台的《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已经印发快一年了,按照要求,所有三甲医院在今年

  调查动机


  卫生部出台的《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已经印发快一年了,按照要求,所有三甲医院在今年必须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在医疗资源相对紧缺的今天,优质护理服务目标一年来是否顺利实现了?《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根据卫生部的工作标准及上海市医改要求,上海市医疗机构中半数三甲医院60%的病区要在今年年底前开展优质护理。而“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之一,就是每名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对其全程负责,这意味着以前由护工代劳的擦洗、喂饭等生活护理,将重新由护士接管。


  上述消息引发众多上海市民的关注。业内人士坦言,对一些维持传统护理模式尚且捉襟见肘的医院来说,推广优质护理最大的瓶颈在于护士紧缺,须加快综合改革,才能把这件惠民实事做实。


护士护理病人是最好的


  2002年,小曹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卫校毕业,进入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至今。去年年底,她所在的病区试点推行“优质护理”,开始实行“包干制”。小曹负责重病房8个病人,承担其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护理,包括输液、打针、测量体温、换药、服药、取送药物、陪同检查等,生活护理包括端茶倒水,吃饭,洗脸洗脚,大小便等,还需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等。“最大的变化是病人认识护士了。以前,病人有事没事都找医生,现在都直接找我。我对病人的了解比主治医师多得多。”小曹在欣喜自己的工作能够提升病人满意度的同时,也感觉“比过去更累了”。“增加了工作量不说,而且责任更重,神经高度紧张,每天要花很多时间与病人交谈、沟通,回家后几乎不愿再讲话,甚至给3岁女儿讲故事的时间也少多了”。


  去年年初,卫生部首次作出规定,明确将病人面部清洁、翻身拍背等床旁基础护理内容纳入护士工作职责,并在各省市的个别医院开设“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是卫生部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单位之一,推出了“住院患者护理包干制”,即由一个护士负责3至6名患者的住院全过程,由此改变了护士的工作方式。


  据统计,实行“包干制”之后,护士在病床边的时间由原先的3个多小时增加到如今的5.5个小时。主动的护理服务,及时阻止了10余起住院患者自杀事件的发生。


  “其实,优质护理病房允许家人陪伴。比如女儿陪伴母亲,从亲情方面给生病的母亲情绪上的安抚,这些是专业的护士无法提供的。但在护理方面,则由护士完成,同时,护士也会教家属进行一些基本的护理知识,以便病人回家后得到家人更好的护理。”东方医院护理部主任周嫣告诉记者。


能否坚持前景难料


  今年9月初的一天深夜,在上海市卢湾区某医院内科病房,40多岁的病人成女士有些发热,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上衣都湿了,想让护士帮忙擦身体。护士有些为难。“整个病区就两个值班护士,我们实在忙不过来。”值班护士说,最后只能找来护工帮忙,但成女士颇为不快。


  一些护士告诉记者:“医院也曾提出让护士给病人洗头、洗脚,但很多护士都难以接受,甚至还有护士对此有怨气。她们认为,给病人端饭、喂饭就不说了,还要负责给他们刷牙、洗脸、洗脚。并不是说护士没有爱心,而是工作压力实在太大,现在我们就是护士加护工。”


  “如果护士都去给病人擦身了,不就和护工没什么区别了吗,那么我们的工作价值到底体现在哪呢?”上海市某三甲医院一名姓李的护士说。


  记者调查发现,有李护士一样想法的大有人在,对于年轻的“80后”、“90后”护士来说,更是觉得帮病人擦身完全不可行。


  上海市某三甲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卫生部规定,对一些危重病人,原则上最好由护士擦身,尽量为其提供优质服务,但是对于一般的普通病人,并没有此项规定。“事实上,目前在上海根本不可能做到所有的病人都由护士来擦身体,这样只会影响医院的正常护理工作”。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们曾随机抽取上海市杨浦、金山、虹口、静安、浦东新区的二三级医院的护士、患者及家属,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成受访病人及家属表示不知何为“无陪护病房”。经过讲解,仍然有6成人对“无陪护病房”持否定态度,原因是担心价格贵、习俗习惯差异、护患间交流障碍。在受访的护士中,愿意做“无陪护病房”的护士仅占38%,有62%的人不愿意做。支持该护理模式的护士认为,“无陪护病房”不需要家属陪护,能够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等。而持否定意见的护士认为工作量大、薪酬不理想、病人及家属不理解是她们担心的最主要原因。


  上海市护理协会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市共有护士6万余人,近5年来,护士行业流失率约10%。“优质护理工程”令护士工作强度增加,人手更显捉襟见肘。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需破除瓶颈


  上海市卫生局质控中心主任施雁表示,公立医院改革护理工作的作用不可低估,护理工作与病人构成直接界面,护士是病人接触广度与频度最高的人群,这些特征决定了百姓看病最直接感知的质量是护理服务质量。尽管如此,护理工作改革在开展示范工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护理人力短缺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要求公立医院一下招聘很多护士是不可能的,一则护士的培养周期是3年;二则增加医院运作成本。解决办法是可以聘用护理员,协助护士完成普通病人的生活照顾,降低人员成本。同时,加强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等。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认为,上海市大医院的护理质量曾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但近十几年来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的弊端日益“发酵”,造成护理质量有所下降。推广“优质护理”其实是一种回归,要把这项举措做实,还需从根本入手,加大投入,扭转公立医院逐利倾向。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律师事务所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推荐博文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