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英收紧技术移民政策

律师事务所 2015-03-13    人已阅读
导读:2009年7月21日,《英国2009边境、移民和公民法》(以下简称《09移民法》)经英国国会通过,并经女王签字后生效。为此,英国内政部边境署(原移民局)在8月3日颁布了《09移民法》实施细则(咨询版)。按照这个实施细则,所有

  2009年7月21日,《英国2009边境、移民和公民法》(以下简称《09移民法》)经英国国会通过,并经女王签字后生效。为此,英国内政部边境署(原移民局)在8月3日颁布了《09移民法》实施细则(咨询版)。按照这个实施细则,所有以前惠及外来移民的政策都将被修订,预计将直接受到影响的华人(主要是学生)人数不下3万,且此后要移入英籍变得异常艰难。实施细则将于2011年7月起实施。

  人口高增长是主要原因

  英国目前正处在历史上移民最多的时期。其中,英格兰接收了英国的大多数移民,根据预计,2009年英格兰将超过荷兰,成为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于是,一些反对的声音称,大量移民入境让社会承受了过重的压力。虽然高技术移民暂不享受政府提供的福利政策,但对住房、公共交通等公共资源都造成了影响。尤其本次金融危机重创本国经济,不止金融业,包括房地产、汽车业、零售业等亦受殃及。失业率一再攀高使政府不得不加大移民限制,来确保本国人民的就业。

  目前英国推行技术劳工移民“计分制”,并设定最低学历要求为硕士,目的是减少低技术劳工移民,但同时借鉴“长期推行高技术人才吸引政策”。可以预见,英国技术移民政策的严格化是个必然趋势,很可能会对某些职业做出一定的限制,而对商业移民的进入限制不至于太大。

  留学生受影响最大

  据统计,目前在英国,从小学到博士,各类中国留学生的人数总计约达10万,其中至少有约2万人希望长期在英国生活工作或拿到英国公民身份。他们一般就是以连续10年的签证申请英国永居,再过1年拿到英籍。

  而今,一纸《09移民法》将彻底粉碎他们的“十年入籍梦”,按照《09移民法》实施细则,留学生在2011年7月后再不能以10年签证来换取永居身份,甚至连“永居身份”这个提法也将不复存在。而在2011年7月之前,只有很小一部分学生能以10年签证申请到永居;大部分同学在英历史为5年—8年,一旦新法实施,就将前功尽弃。而在2011年7月前拿到永居身份后需要多久入籍,目前也没给出明确说法。

  工签人士留英难度加大

  根据《09移民法》,2011年7月后外国人刚来到英国将被统称为“临时居民”,等有了高技术移民签证、工作签证或结婚签后,就被视为“具有申请移民资格”。连续工作5年后,可从“具有申请移民资格”申请到“见习公民”,见习期为1年—5年,如果能完全做到《09移民法》所要求的标准,1年后就能由见习转为“正式公民”加入英籍。

  《09移民法》对申请高技术移民签(或工签)的要求没有变动,仍然实施计分制。但该法对工签5年后申请“见习公民”也要求实施计分制,申请人必须达到20分才能被给予“见习公民”身份。20分包括遵守移民法律得10分,如是否连续5年工作,二个公司工作脱离时间不超过2个月,从所事的工作属短缺行业等,另外的10分就是英语程度测试或英国生活知识考试。这个考试对很多持工签的中国人来说难度很大。

  【加、澳移民聚焦】

  ■加魁省技术移民公布优先审理列表

  2009年6月26日,魁北克移民局公布优先审理列表。将申请人按照魁省学历和海外学历分为两类,其中仅35类海外学历的受教育专业名列其中,仅占列表总数的21%。由此,不在专业列表中的申请人将被排在后面,审理时间将被迫延长。新政将于2009年10月14日生效, 10月14日前递交申请但目前还在在审理过程中的申请人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澳大利亚技术移民政策“左摇右摆”

  同样,今年初澳大利亚就推出了“技术移民关键职业清单(CSL)”,将技术移民申请优先权赋予担保类申请人及移民职业在CSL上的申请人。把移民职业的范围大大缩小。

  而从海外留学生的工作签证也可以看到,以前在澳洲留学1年即可达到技术移民要求,而现在至少需要全职就读2年以上,才可获得18个月工作签证。这是政策摇摆的信号,包括签证拒签率的上升,都反映了移民局谨慎但不明朗的态度。

  据了解,按照英国边境署的安排,该实施细则目前还在公民咨询阶段,需经过8月3日到10月26日整整3个月的公众咨询,任何人,不管任何身份都可以对此发表看法。边境署将会在今年10月26日后的3个月内就公众咨询的意见出台《移民法正本》,即修改、补充或取消实施细则(咨询版)中一些规定。按照以往的惯例,英国人大多不反对,外国人肯定有异议,但毕竟势单力薄,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细则几乎没有可能。大萧条之下,政府收紧移民政策也是迫不得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也早已珠玉在前,收紧技术移民,鼓励投资移民是大势所趋。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律师事务所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更多>>

推荐法律资讯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