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晚,持续了七天之久的京津冀大雾霾终于被冷空气带走。但公众对雾霾中北京始终没有启动红色预警(下称红警)的质疑,仍在继续。
最值得一提的事件,当是北大附中的停课抗议:25日,该校初中部自主决定放假,并不理睬北京教委要求复课的命令,于26日继续放假一天。根据橙色预警的要求,中小学校仅应停止户外活动,红警才可以停课。
从事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数据看,北京完全应当启动雾霾红警,因为24、25、26日三天空气连续达“严重污染”级别。不仅如此,七天之内,其实有五天为“严重污染”级别,仅两天为“重污染”。
红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代表着政府启动了一种极高等级的应急状态,全社会都要因此进入应急状态应对灾难。只有启动雾霾红警,中小学和幼儿园才有依据停课,污染工厂才能停产限产,大量公车才能停驶,汽车才能实施单双号限行,一些公众活动才能推延或取消……最终,雾霾可得以减轻,公众的身体可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环保部《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上写得很清楚,当空气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时,“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在此情况下,环保部给出的建议是“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反观北京七大大雾霾里,有五天“严重污染”,但因为未启红警,最终有多少人能真正“避免户外活动”呢?
北京市环保局于26日下午就未启动红警作出了解释——北京的规定是,在预测“未来3天将持续出现六级严重污染(即严重污染,空气污染指数AQI大于300)”的情况下,启动最高级别的红警。“在此次污染过程中,我们当时预测的是‘将交替出现五级重度污染和六级严重污染’,所以指挥部没有启动红色预警。”
事后看,有四道巨型门槛将让北京没有最终按响本该按下的红色按钮:
第一道门槛是“三天”。根据环保部《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I级预警即红警的启动条件是大气达到“严重污染”级别(即AQI大于300)。但北京自己的规定是要三天如此才可以。
第二道门槛是“持续”。就是说,三天“严重污染”必须要连着才行。就是说,假如北京有新的七天大雾霾,即便有五天是“严重污染”,但仍然可能触不了红警线,假如第三天和第六天(或者是第二天和第五天)仅是“重污染”天的话。
第三道门槛是“预测”。就是说,事实上连续三天出现“严重污染”还不算,必须是事先预测到才行。一种假设是,如果环保和气象部门预测能力天然不足(事实上如此)并且过于担心报红警出错(即报了但雾霾没那么重)的话,那么,北京可能永远也报不出红警。
公众不熟悉也是最为关键的是第四道门槛:在中国,预报红警并非一种技术选择,事实上需要地方行政长官批准。北京的雾霾红警也是如此。这种制度安排通常让启动红警成为一种政治和经济选择,不再是简单地雾霾技术预测。
形成对比的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灾害预警仅是相关政府部门的一种技术选项,一量灾害红警发出,全社会包括政府和民众,均会按照一套现行应急法案(平时多有演习)有序地进行。
北京因为未启暴雨红警付出过巨大代价:2012年7月21日,北京降雨达到数十年之最,最终数十人死于暴雨。当天,北京该启而未启暴雨红警,所有公共活动在照常进行,未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生命损失。
或许,没有启动雾霾红警,政府不用过多地担心现实的压力。公众无法证明自身的健康问题一定与这场雾霾相关,更无法证明其与未启红警的直接因果关系。相反,如启动了红警,政府要面临经济和社会发生损失的压力。
固然,雾霾红警的标准不能制定得过低,否则城市内动辄遭遇红警,社会的生产生活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是,雾霾红警也绝不应该制定得过高,高到让最恶劣的雾霾都难以触及。
过高的红警,会给社会造成一种空气还过得去的假象,这不利于形成全社会合力治雾霾的共识,更给污染企业一种治污并不紧迫的错误信号。
一个非常让人忧虑的现象是,在北京之外,南京、杭州、广州、合肥等城市均制定或拟定了较高的雾霾红警标准。此风目前有在全国蔓延的趋势。或许,是该规范一下雾霾红警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