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正值南方的小年。江苏省仪征市玉和苑的53名业主早早地来到仪征市人民法院第四法庭,等待的焦急心情交织着无法掩饰的喜悦。原来,仪征法院将为业主们集中兑付因房地产公司逾期办理房产权属登记的违约金共计22万余元。法庭内,一片欢声笑语,喜气洋洋。业主代表还给法官送上了两面锦旗,激动地说:“我们的案件仅用了20天就结了,法官所做的一点一滴,我们都看在了眼里,总算能过个好年了。”受邀的仪征市电视台全程直播了执行兑付的过程,同时该院的官方微博、微信也及时发布了这一信息,引得网友纷纷点赞。
近年来,仪征法院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发挥“崇法致公、尚义求真”的法院精神,加大执行公开力度,利用效能评估、失信曝光、听证直播三大平台发力,推动执行工作迈上新台阶。2014年,仪征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3158件,同比上升48.05%,办结2766件,同比上升42.65%,执行到位标的额约5.9亿元。
效能评估:
一本“明细账”收获理解
莫言有首诗叫《你若懂我,该有多好》,这句话也道出了基层法院执行法官的心声。
“法院的执行工作如此公开透明,让我知道你们尽力了,尽管至今还没有执行结果,但我能理解。”身体残疾的申请执行人陈某看了法官的“明细账”后深表理解。
陈某与钱某的道路交通赔偿案,在法律文书生效后,钱某便“人间蒸发”了。陈某申请执行后,承办法官依职权对钱某的银行存款、动产及不动产进行调查,均无可供执行财产线索,并先后10多次利用早晚时间实地执行,亦未能寻找到钱某的下落。承办人多次上门向陈某反馈该案“明细账”,陈某从中看到法院在该案的执行过程中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理解。
说起这“明细账”,还得从一封投诉信开始。
2010年12月的一天,一封对某执行法官的投诉信放在时任仪征法院院长张澎的办公桌上,反映其执行案件已有半年执行无果。张澎找来这名法官了解情况。其实这名执行法官工作很“勤奋”,一起普通的道路交通赔偿案件,案件到手不到半年,已先后6次找被执行人,没找着,5次到银行、工商、房管等部门查询,均无财产的线索。张澎调卷查看,却没有一次查找被执行人、查询财产情况的记录,便问这名法官是怎么回事?回答是:“去找了、查了,但没形成文字材料。”
“其实执行法官一直在为案件劳累奔波,但因透明度不够,当事人难免对执行工作产生怀疑,甚至会引发上访,严重影响了法院的司法公信力。”面对执行工作因公开不够而引发的困扰,张澎更加坚定了无论如何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
2011年初,仪征法院正式实行执行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并推行痕迹管理,建立记录执行全过程、覆盖全部流程节点的工作台账。凡超过60天不能有效执结的案件,即对承办人自接收案件后至评估日开展的文书送达、财产调查、强制措施等可主动采取的一切执行措施进行评估,评估以清楚记载执行全过程的台账为依据,对案件执行过程中一切能够采取的执行措施进行逐项列明记载,同时限定执结时间。在限定时间内未能有效结案的,变更承办人员,并直接与年底业绩考核相挂钩。对那些确属执行不能的案件,及时向申请人反馈“明细账”,保障申请人的知情权。
为了更好地做好这本“明细账”,仪征法院为全体执行法官每人配备了一台执法记录仪,通过执法记录仪,将执行过程真实、全面、规范、直观地记录下来。实践证明,绝大部分执行不能的权利人通情达理,尽管权利未能实现,当看到“明细账”后,对法官高频率、高效率、细致严谨的工作行为表示信服。2011年以来,该院共建立成册13大类近200本执行工作台账。
失信曝光:执行高压下软化“骨头”
“你们赶紧把我的名字照片删掉吧,我朋友圈很多人的,都没脸出门了,我履行义务还不行吗?”2014年12月的一天,在仪征陈集镇开厂的张某带着5万元兑现款,来到了仪征法院执行法官陈文明的办公室“求情”。看着这厚厚一叠的执行款,陈文明欣慰地说:“没想到几年都没要到的钱,在发布消息后这么短的时间,被执行人竟自己送上了门!借助网络曝光的威力果然大啊。”
张某是一起保证合同纠纷案的被执行人。2008年9月,他给朋友袁某的欠款提供了担保,到期后,袁某未能给付欠款,张某也未履行给付义务。法院判决生效,案件进入了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找到双方当事人积极调解,张某与申请执行人达成了和解协议,分期偿还债务,但协议到期后,张某却以自己没钱、在外出差等为由,玩起了失踪。法院多次寻找主债务人和张某都未果,也未查找可供执行的财产,这个案件不得不中止执行,变成了难结的“骨头案”。
2011年,仪征法院党组对执行工作进行调研时,发现自成立执行机构以来,中止执行的案件已达千件。为此,该院立即决定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清理积案活动,让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案件起死回生。与此同时,为加大执行公开力度,仪征法院在微信平台上还专门开设了一项“执行曝光台”的子模块,与借助的户外广告屏同步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包括8个法人和21个自然人,涉及金额超过8000万元,其中未履行金额最多的一个法人超过1000万元,最少的为5000元。这当中,袁某、张某“双双上榜”。
除了在网络、媒体上公布 “老赖”的信息,仪征法院还同步录入到“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上,并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通报,使老赖在行政审批、融资信贷等方面受到信用惩戒,彻底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还采取了控制出境、限制高消费等措施,督促其履行。通过曝光被执行人的信用信息,原来让执行法官伤脑费神的“骨头案”陆续撬动,不少执行人在知晓自己的执行信息被曝光后,主动要求履行相关义务。
“基层法院执行难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人难找。利用网络信息的手段,把这些失信被执行人放到台前晒一晒,将对法院执行工作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仪征法院执行局局长周凤祥如是说。
听证直播:
全民目击下“倒逼”规范
2014年11月18日,一场特殊的听证会在仪征法院第八法庭公开举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听证会是围绕仪征某村部分村民阻挠某安置小区进场施工进行听证,人数众多,涉及面甚广。前来参加听证的除了双方当事人,还有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人员、代表委员和新闻媒体。
古湄家苑是涉及2900多拆迁户的安居工程,2014年7月中旬,建设方进场施工时,遇到邻村部分村民阻挠,导致工程停工近4个月。无奈之下,建设方向仪征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先予执行。为了钝化矛盾,减少执行阻力,该院决定召开听证会,以阳光司法化解矛盾。
“我公司已取得了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证,各项建设工作也都获得了相关部门批复,所以我们进场施工是合理合法的。”江苏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出具了施工的各类审批文件。
“我们的居住环境受到了空气污染的影响,身心健康有潜在的隐患,我们强烈要求一并拆迁。”村民代表也不甘示弱。
听证会上,双方当事人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环保、国土等部门对村民提出的诉求进行了解答释明,检察机关也“毫不客气”地指出阻工村民诉求的无理,其行为已构成违法。法官在听证总结中,也对村民代表进行了释法明理的教育,新闻媒体对听证会进行了公开报道。次日,该院顺利拆除了搭设在小区大门的棚屋,未有一人阻挠,案件顺利执结。
得益于执行听证制度的实行,仪征法院在如何加大执行工作监督力度,推进执行公开的范围和力度,让更多公众贴近执行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
2014年12月10日,仪征法院首次对一场执行听证会进行网络直播。
林某租赁某村的厂房和土地用于奶牛养殖,因林某一直未按约定给付租金,经过一审、二审判决,林某与该村村委会的租赁合同解除,返还租赁的厂房场地并拆除厂房内所有搭建的牛槽和饲料库,恢复原状。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当执行法官向林某送达执行通知书,依法张贴强制执行公告时,林某仍未履行,且对立情绪较大,难以说服,并扬言如强制执行,必会以死相拼。为此,该院对这起返还原物、恢复原状案件公开举行了执行听证,并在江苏法院网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当天,听证会进行得很顺利,且听证会的视频浏览量达1600余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执行听证会进行网络直播是我院推进执行公开的一项创新机制,同时,也是让社会各界监督法官执行的办案过程,执行人员自我加压、提升执行质效的一种有效方式,这项机制我们将长期坚持下去。”仪征法院院长单华东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