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报废车翻新做校车 学生安全仍是空谈

律师事务所 2015-08-06    人已阅读
导读:据某媒体报道:河南汝州市大批报废汽车经过农户翻新、改装,再次流向农村市场,其中很大一部分成为农村小学、

据某媒体报道:河南汝州市大批报废汽车经过农户翻新、改装,再次流向农村市场,其中很大一部分成为农村小学、幼儿园的校车。质量低劣的翻新校车流向农村市场,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2011 年,中国接连发生多起校车事故,稚嫩生命之花尚未绽开,就已经凋落,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不能抹灭的沉重烙印。校车安全瞬时上升为一个全社会的热议话题, 如何提高校车安全,进而保护祖国的花朵,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舆论对校车安全的热议加快了校车安全新国标的出台,在新的校车安全标准中, 对校车的安全性能、校车使用单位、校车驾驶人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范,以防范交通意外风险,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质量的校车标准能为孩子们的上学安全更好 地保驾护航。

  然而,有了校车安全新国标,家长们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一部安全条例能否杜绝或者大大减少校车安全,事实恐并非如此。

  3 月21日,媒体报道称河南汝州市大批报废汽车经过农户翻新、改装,再次流向农村市场,其中很大一部分成为农村小学、幼儿园的校车。据报道,河南汝州“拼装 车一条街”长达10公里,两旁的各家农户都从事汽车改装,由于拼装车市场规模很大,这里被戏称为中国“三汽”。因为售价便宜,拼装车颇有市场。读文至此, 笔者不禁感叹,质量低劣的翻新校车如何能为学生的交通保驾护航?

  国家如此三番五次强调校车安全,地方翻新校车却涛声依旧。看来校车安全缺少的不仅仅是标准,缺少的是对校车安全标准的执行。妄想一部校车安全条例就能确保校车安全俨然成为一个笑料。

  从历次校车安全事故来看,事故主要是在农村或者是城市的郊区。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学校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就图便宜 购买农用车、小型客车甚至是翻新车。据公安部门摸底排查统计显示,河南汝州市共有公办、民办中(小)学校 431所,幼儿园398所,197所学校的在用校车421辆,其中309辆手续不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或无牌无证、逾期不参加检验,甚至是改装、报废车辆 等。

  此外,校车安全超载现象突出。除了购买校车之外,校车运营资金也成为颇大一笔开支,油费和司机的费用节节上涨也让校车使用单位头疼。有幼儿园负 责人称,油价居高不下,挤一挤一趟能接来就不用2辆车,可以省下一辆车的油费和司机成本,“能省就省一点”成为农村校车超载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在当前中国,校车的安全问题、运营环境,并非一个标准就能解决得了的。要想彻底提高校车安全,杜绝交通事故,

  从校车的购买,到安全运营,政府、学校都不能少。

  首先在购买校车上,国家财政应予以补贴。对生产校车的企业,国家可以采取免税或者减税的方式对企业进行优惠,校车使用的进口关键零部件减免关税 等,从源头上降低校车的购买成本;对于购买校车的使用单位,免征车辆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在公立学校购买校车时,政府应投入部分教育资金,避免学校因资金不足而购买性能低下的车辆作为校车。在校车运营期间,在油价高的时候,政府可以对学校运营的校车予以交通补贴。对于私立学校,国家也应当制定一系列政策予以照顾。

  其次,政府必须加大对校车的监管。我国校车的最大问题不是标准,而是“黑校车”泛滥,整个行业需有明确的监管。媒体调查称,现在很多学校的校车 鱼龙混杂,有的是家政公司和租赁公司的车,又接送孩子,又运输货物;有的是挂在公司的名下,其实是私人的车;还有的就是由一些学生家长自发组织雇的私人的 车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校车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究竟是审核校车运营资质的部门承担责任,还是组织校车运营的部门承担责任,至今依然无法达成共识。

  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清理黑校车的使用,规范校车使用,确保校车安全条例被很好地执行。

  第三,校车在运营时要实行校车安全负责人机制。无论是学校校车,还是企事业单位的校车,还是租用社会车辆,必须规定校车负责人机制。在校车出现 安全事故之后,必须要有人承担责任。有明确校车安全责任主体,才能提高校车安全系数。在校车运营过程中,政府、学校、驾驶人都应该对校车安全负有责任, 政府和学校确保购买和使用的校车合乎安全性能标准,驾驶人确保安全驾驶。在三方责任人中,政府和学校责任尤为重大,必须明确相应的责任。

  校车安全,尤其是农村校车安全,是非常复杂的问题。2012年两会,温家宝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将教育投入提高到国民经济的4%。在教 育投入增加的同时,我们希望校车能够更安全一点,校车事故能够更少一点。校车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从标准到执行,从生产企业到使用单位,从政府到学校到 家长,都应多关注校车安全,多管齐下,方能让祖国的花朵更好地成长。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律师事务所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推荐博文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