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中英关系的“黄金十年”

律师事务所 2015-10-30    人已阅读
导读:今年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10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开启访英之旅,这是10年来
  今年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10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开启访英之旅,这是1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具有历史性意义。

  所有人都感受到,英国正力争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

  自2004年中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英双方建立了中英总理年度会晤、战略对话、经济财金对话等几十个高层次对话机制,就双方关切的重大事务保持密切、及时、充分沟通,双边关系稳健发展,英国正成为西方国家发展对华关系的“新典范”。

  双方高层互访持续不断,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今年3月,英国威廉王子首次访华,并向习近平主席转交了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邀请信,称女王邀请并热切期待习主席年内访英。

  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连续用了四个“黄金”来形容习主席此次访英的意义:“今年是中英关系的黄金年,这将是一次黄金访问,它证明中英关系的发展处于黄金时期。访问将确立中英面向21世纪的全球伙伴关系,开启中英关系史上的黄金10年。”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中英关系升温的热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对记者表示,这种升温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两国政府强烈的政治意愿。今年9月,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到访中国时说,英国必须努力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如果没有强烈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意愿,英国官方绝不会有这样的言辞。中国也把英国视为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而不仅仅是一个发达经济体。

  第二,中英具有经济上新的互补性。过去,中国看重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看重中国的市场和物美价廉的产品。现在,新的互补性正在形成。英国、欧洲非常渴望中国投资的到来;英国是服务业大国,随着中国经济模式从投资、出口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英国的服务业,包括创意、艺术等产业都将迎来更多机遇。

  今年3月12日,英国正式宣布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英中贸易协会主席沙逊勋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英国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率先表示要加入亚投行,这些都说明英中之间的政治互信正在深化和加强。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告诉记者,英国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上的立场是正确和积极的,英国也会从中受益。

  在沙逊勋爵看来,习近平主席的英国之行,将进一步拉近两国距离,访问将起到“顶层设计”的作用,引领两国贸易关系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领航英中关系步入“黄金时代”。

  英国班戈大学政治教授乔治·司马特对记者表示,英国对华关系的“顶层设计”是正确的,卡梅伦政府的对华政策“思路清晰,战略导引性明显且有针对性”。卡梅伦直言不讳地说:“英国认为中国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决定性因素”。总体来看,卡梅伦政府把中国视为助力英国经济的伙伴,而不是挑战。特别是上届联合政府的后半期以及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英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向中国靠拢。

  “中英双方都希望把这些年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总结下来,为今后的双边关系制定一个规划,把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一致的框架,来保证未来无论出现任何不确定因素,都可以凭借这个重要依据来继续推进双边关系的发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对记者说。

  相互投资“跨越式”增长,金融合作“水涨船高”

  目前,中国是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国。根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经商处提供的数据,中英货物贸易额已经从2004年的197亿美元激增到2014年的809亿美元。2014年同比增长15.3%。201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形势严峻,下行压力大,中英货物贸易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达367.4亿美元,成为中欧贸易中的一抹亮色。

  作为卡梅伦上届联合政府财政部的商业国务大臣,沙逊勋爵见证了英中贸易日新月异的巨变。他向本报记者提供了这样的数据:10年前,英国对华出口额在英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仅为1.4%,中国在英国的出口份额中排名第十四位,今年上半年,英国对华出口额占英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跃升到7%,中国排名上升为第四。

  在投资领域,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英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400亿美元,英国已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国,逾500家中国企业落户英国。中国企业广泛参与了英国机场、水务、空港城等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英国对华投资也大幅增长。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金旭告诉记者,2014年,在日本、美国、欧盟及东盟对华投资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的形势下,英对华投资逆势增长,增幅达28%,增幅在主要对华投资国中居第二位。截至2014年底,英对华累计直接投资近200亿美元,投资项目超过7000个,是欧盟内第二大对华直接投资国。

  中资企业为英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据英国贸易投资总署提供的统计数字,2014—2015财年,中国在英国投资项目共有112个,创造了6000多个工作岗位,在所有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四。华为公司进入英国10年来,雇佣当地员工近千人。中资企业还拯救了部分濒临破产的当地企业。吉利集团伦敦出租车公司投资兴建了新的汽车组装厂,生产新一代油电混合动力出租车TX5。记者好几次在伦敦打车时,出租车司机一看是中国人,就对记者竖起大拇指说“如果没有中国吉利集团收购我们的出租车公司,我恐怕早下岗了”。

  英国也是中资企业开拓欧洲市场的一扇窗口,譬如,雷士照明到英国投资后,才得以将产品销售到欧洲大陆市场。中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企业都先后在英国设立了欧洲总部,其业务以英国为大本营,向整个欧洲大陆辐射。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傅立门认为,英国可以成为中国资本向欧洲其他国家挺进的桥头堡,为中国企业在欧洲其他区域开展业务提供坚实基础。

  英国是欧盟第一大金融中心。2012年,伦敦金融城开启了发展人民币交易业务的长远计划,希望将伦敦打造为人民币国际市场的“西方中心”。伦敦积极鼓励人民币离岸交易,推广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各类金融投资中的使用,大力开发人民币的相关金融产品。2014年,伦敦人民币总体交易额同比增长143%,日均交易量达615亿美元。截至2014年底,伦敦的人民币存款总额达到200亿元。今年以来,首只人民币货币市场基金——中国建设银行上市交易基金(ETF)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

  10月15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和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分会在京发布的《英国蓝皮书:英国发展报告(2014—2015)》(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投资的增长必然带来对更高水平金融服务的需求。伴随着近年来中英之间相互投资的“跨越式”增长,中英金融合作也是“水涨船高”,取得了长足发展,金融合作走在中英合作的前列。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英中在金融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中国可以借力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平台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在英国发行人民币政府债券,确保两国在金融层面开展务实合作。他强调说,“中英金融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是双赢的结果,可以使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也有利于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鼓励英国机构投资者以人民币到中国境内进行投资,认为这有利于英国资本、英国企业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也有利于把英方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带入中国,互利双赢。

  英国大学校长会念《再别康桥》,中国人会演《理查三世》

  “发‘一声’时,你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在山上打坐的和尚,与云雾合为一体,很自然发出MA(妈);发‘二声’时,就好像把飘在山间的风轻轻抽走,你会轻松发出MA(麻)……”托马斯·高德博一边给学生们讲解,一边用双手做出平移、上提、U型以及下甩等象征拼音四声的动作,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高德博是英国布莱顿中学孔子课堂的汉语教师。这套“声调太极”是高德博在长期汉语教学实践中独创的学习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德博还边弹吉他,边唱歌曲,把歌曲编入教学内容。

  早在2006年,布莱顿中学就开始了汉语教学,并将其列为必修课。谈起当年自己的慧眼识珠,布莱顿中学副校长阿兰博德十分欣慰:“不远的将来,对于这些十三四岁的学生来说,汉语将变得非常重要。当其他学校还在教二三十年前可能很流行的某种语言时,我们已经选择了汉语,并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为将来做好准备。”

  事实证明,布莱顿中学的眼光没有错。随着中国对英投资、英国的中国企业以及赴英中国游客的日益增多,懂汉语的英国学生找工作更容易,就业机会也更好。

  目前,英国已开设了近30所孔子学院和100多所孔子课堂,在欧洲数量最多。凭借成熟的办学机制、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文化内涵,英国的汉语教学已成为欧洲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领军者。

  中国政府逐年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名额,2014年宣布未来5年派遣1万名公派留学人员赴英学习。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英各类留学人员总数超过15万人。英国政府也宣布通过“英国未来计划”,在2013年至2020年间支持8万名英国学生来华学习和实习。截至2015年8月,在华中英合作办学机构共有17个,合作办学项目240个。

  今年是历史上首个中英文化交流年。3月,英国文化季拉开帷幕。英国文化季以数字媒体为中心,通过音乐、电影、建筑、文学、美术等形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举办了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向中国公众展示英国的文化魅力和创新能力。

  今年7月,中国话剧演员用中文对白,身穿汉代传统服饰,演绎了中文版的莎士比亚经典作品《理查三世》。一经上演,便吸引了众多观众,赢得了满堂喝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剑桥大学校长博里塞维奇给本报记者念了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写下的《再别康桥》,他说,这首诗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英中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今年8月,中国在英国举办“中国文化季”系列活动,通过戏剧、音乐、舞蹈、设计等多种形式,向英国公众展现中国的传统与创造。

  2012年4月,中国国务委员刘延东与英国文化大臣亨特曾在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共同主持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一次会议。

  英国卫生大臣杰瑞米·亨特对本报记者表示,英中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立3年来,两国在文化、教育、传媒、科技、卫生、体育、旅游和青年交流等诸多方面的合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有力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极大提升了双方友谊。

  在伦敦,“中国主题图书展销周”系列活动、“中英发展论坛”、“中英改革和创新论坛”、“中英媒体圆桌会议”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和会议即将拉开序幕。中国出版集团还将与英国出版科技集团成立海外合资公司,向170多个国家的2.5万多家图书馆机构用户、100多万个人用户推广中国图书。

  “民间交流不可或缺。在新形势下,人文交流需要全面升级优化,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形成良性互动,以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格局,为扩大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奠定基础,聚集能量。”布莱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英国同欧盟其他成员国一样,发展对华关系有竞争压力

  《蓝皮书》指出,中英投资和金融关系已经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示范意义和全球影响。英国支持全球自由贸易,主张保持世界经济的开放性,积极倡导开启中欧自贸区谈判、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这对于中国与欧洲国家以及与整个西方世界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都有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中英之间达成的合作可以给欧盟其他国家带来示范效应。”崔洪建说,“我们希望看到欧洲国家争着要和中国谈合作,这样,大家的共同利益就会越来越大。”他认为,发展是中欧共同的需求,而且在对国际政治、世界体系的看法上,中欧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很多问题上“可以谈得拢”。

  傅立门对记者表示,英国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够在全球发挥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在扮演欧盟和中国之间的桥梁作用上,英国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他解释说,欧盟内部存在很多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英国既是欧盟的一部分,也拥有完全独立的外交政策。这就意味着英国也同其他成员国一样,在和中国发展关系方面有竞争压力。

  欧洲学院欧中研究中心主任门镜则认为,英国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中英合作积累的经验,同样可以运用于中国同欧盟及其他成员国的交往,中英关系的发展,会从整体上对中国与欧盟及其他成员国的关系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根据英国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中国侧重与其在金融和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合作。中国也可以根据欧盟各个成员国的不同情况,开发出更有针对性、更丰富的合作项目。中国与欧盟成员国打交道的经验越多,就越能促进中国与欧盟整体关系的发展。

  第二,英国在欧盟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促进英中关系的发展,有助于在欧盟层面为中国争取到更多的政治支持。通过与英国推进合作,中国也有可能在欧盟层面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第三,英国、法国、德国被称为欧盟的“三驾马车”。从一定意义上说,英法德这三个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也存在着竞争关系。英中合作如果开创了一个更良好的局面,也会对中德、中法关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门镜也认为,因为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较为敏感,中国应谨慎处理与欧盟各大国的关系,力争做到平衡,不要顾此失彼,也不要厚此薄彼。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律师事务所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推荐博文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