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是我们身边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群体,但伴随他们的,却是两个冰冷的数字:121名精神病患者才有一张精神病院床位;每名注册精神医师对应842名患者。
在我国,精神病医疗机构普遍面临数量不足、经费入不敷出、人才紧缺的困境。在精神疾病日渐威胁人们健康的今天,精神病院却面临着生存之困。
精神病院被“钱”所困
刚刚过去的世界精神卫生日让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精神病人这个特殊群体上。数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是郑州市内唯一一家治疗精神病的专科医院,既是医疗机构同时也是民政部门下属的公益性机构,然而目前政府财政对郑州八院仅提供在编人员的差额补助,其余财政开支需要医院自负盈亏。
“精神病院一面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一面需要自负盈亏,在同时受到医疗报销等诸多政策限制下,精神病院的发展举步维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霍顺利说。
据了解,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每年门诊量10万多人次,病房编制病床120张,开放病床800张。但这家医院仅有200个医护人员编制,财政差额拨款仅承担在编人员70%的工资,仅医护人员工资已给医院带来巨大压力。
财政的捉襟见肘,使添加先进医疗设备、扩建病房提高接诊能力难以实现。以郑州八院为例,住院部常年处于加床状态,而早已批建的新院区也因为土地和资金等原因迟迟未能动工。“病房拥挤,不仅患者就诊环境差,也很可能出现精神病人冲突等问题,不利于精神病人的康复治疗。”护士长史丽说。
与此同时,精神病院经常面临病人家属拒绝支付费用等问题。仅去年郑州八院就有数十位精神病患者家属将病人遗弃在医院,拒绝支付医疗费用。
“精神病人和家属确实可怜,有的家庭家徒四壁,我们虽然尽最大可能帮助救治,但作为一个独立运营医院来说,财政压力太大,我们也很无奈。”霍顺利说。
政策与现状脱节造成“两难”窘境
当前精神病人面临高发病率、低治愈率,精神病院长期面临着患者只进不出,甚至病人遭到遗弃的情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的精神疾病治疗和报销政策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精神病医院处于两难之中,严重影响到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正常治疗。
据了解,按照精神病人的正常检查治疗程序,精神病人的救治还应当包括外伤等器质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果以1个月为治疗周期计算,平均每个病人的治疗费用将在8000-10000元之间。而目前按照相关医疗政策和新农合的报销规定,每个精神病人每天的医疗报销费用仅为190元,相差近一倍。“根据规定,药品费用不能超过医疗费的13%,按照190元的医疗费用来算,每个病人每天的药费仅有20多元。而现在有的镇定安神药物一片价格就10多块了。”郑州八院七病区主任张中法说。
由于报销比例低,精神病治疗给很多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漯河市精神病院副院长王建刚表示,精神疾病是一个长期疾病,较之于其他疾病,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更容易致贫。漯河市临颍县瓦店镇村民梁金财为了给患有精神病儿子治疗,在3年多的时间里花光了家里4.4万元积蓄,还背上了1万元的外债,最后无力支撑,放弃治疗。而早期精神病的干预治疗不在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内,这也给精神病人的收治带来很大困难。
压力大收入差:谁来给患者治疗?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全国平均精神科床位密度为每万人1.04张,远低于世界平均数每万人4.3张。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共有注册精神医师1.9万人,每位医生对应842名患者,医生数量严重不足。
比缺医生更紧迫的是缺护士。精神病患者往往需要比普通患者更多的监护和照顾,可是精神病医院护士却面临着压力大、责任大、待遇低的现状,常年超负荷的工作和来自社会的歧视使得精神病医院护士流失严重。
“其实全国的精神病院都长期面临人员不足的困境,全年招聘已成为常态。我们医院去年招了8个护士,今年全走了。”霍顺利无奈地说。
目前在国内,由于缺乏完善的社区康复中心,精神病医院几乎已成为精神病患者的唯一选择。对此,郑州八院副院长于海亭表达了担忧,“由于没有完善的社区康复体系,一些家属又抱着扔包袱的心态,造成很多病患在这里长期住院,住院最长的已有26年。”
“对于一个医生来讲,成就感主要源于两个方面,攻克病症难题和患者的感谢,可是这两点对于在精神病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来讲,任何一点都是奢求。留不住人才,精神疾病医学救治的进步无从谈起。”郑州八院副院长孔德荣说。
(编辑: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