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艾滋病患者信息泄漏,折射隐私保护漏洞

律师事务所 2016-07-25    人已阅读
导读:近日,全国30省份275位艾滋病感染者称接到了诈骗电话,艾滋病感染者的个人信息疑似被大面积泄露。对此,中国

  近日,全国30省份275位艾滋病感染者称接到了诈骗电话,艾滋病感染者的个人信息疑似被大面积泄露。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报案,将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尽快破案。

 

  作为艾滋病人,身体和生理方面都备受折磨,心理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正因如此,在全社会范围内,都倡导对这些弱势群体采取关爱态度,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然而,如今却有犯罪分子对他们实施敲诈勒索,令人愤慨。将别人的伤疤,当成实现违法目的的工具,不管是法律还是道德层面,都是一种不能容忍的行为。但是,在艾滋患者遇诈骗事件背后,却暴露出了艾滋病人隐私保护存在漏洞的现实,令人深思。

 

  其实在我国,艾滋病人的隐私保护早已写入法律。2006年实施的《艾滋病防治条例》是我国防治艾滋病的“根本大法”。其中第39条规定: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然而在现实中,个人信息泄露近年俨然成为中国民众的巨大困惑。研究发现,人为倒卖个人信息、手机泄漏、电脑感染、网站攻击是个人信息泄漏的四大途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越来越多中国人抱怨经常接到莫名其妙的诈骗电话,诈骗者不仅能叫得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甚至连家庭住址、工作单位都一清二楚。隐私一旦遭泄密,轻则意味着骚扰短信电话接踵而来,重则意味财产损失、背上官司、名誉扫地等等。

 

  特别是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特殊的身份让他们对自己的隐私格外敏感。从这次涉及全国范围的艾滋病患者信息来看,中国在艾滋病人的信息保管方面还存在不少漏洞。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公益活动中,艾滋病人的信息都没有做到保密。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相关机构,不需要遵守特别的保密规定。那么,一旦信息泄露,如果不涉及犯罪,则无法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如此之下,即便没有触犯刑法,一旦艾滋病人信息泄漏,就会让他们遭遇现实中的掣肘。

 

  艾滋病的传播、蔓延与防治不是一个简单的医学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艾滋病患者信息泄漏提醒我们,关爱艾滋病患者,首先要更严格地保障他们的隐私,让感染者消除后顾之忧,让他们保持“隐形”生活。

 

(编辑:文子)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律师事务所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推荐博文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