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取保候审者能否离开居住地?

律师事务所 2024-03-09    人已阅读
导读:取保候审者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可以离开居住地,但通常情况下需经执行机关批准,并遵守相关监管措施。

取保候审者能否离开居住地?

刑事诉讼法中,取保候审是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或者可能判处较轻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如定期向执行机关报告情况,不得随意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这意味着,在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的情况下,取保候审者原则上不能离开居住地。但如果确有必要离开并经执行机关批准,或者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需要变更居住地且得到执行机关同意的,可以按规定程序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

取保候审者能否饮酒或进入娱乐场所?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旨在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对被取保候审人的人身自由进行了适当的限制。取保候审者在保证遵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原则上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必须遵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和禁止事项。

对于取保候审者能否饮酒或进入娱乐场所的问题,法律并未明确禁止取保候审人员饮酒或进入娱乐场所。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毫无节制地饮酒或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入娱乐场所。关键在于他们的行为是否可能影响到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或者是否可能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例如,如果过度饮酒可能影响其按时出庭,妨碍作证,或者导致再次犯罪,那么取保候审者就有义务避免此类行为。同样,进入娱乐场所也应当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进行,不得涉足与案件有关联的场所,不得从事违法活动,更不得违反取保候审期间应遵循的其他具体规定。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2. 取保候审的具体管理措施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细化规定,其中虽未直接提及饮酒及进入娱乐场所,但强调了被取保候审人应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诉讼活动正常进行和社会公共安全。

取保候审者能否饮酒或进入娱乐场所,需结合个案具体情况以及执行机关的具体要求来判断。在不影响诉讼活动和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适度且合法的行为是可以允许的,但如果存在潜在风险或已明确被禁止,则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取保候审者能否离开居住地并非绝对禁止,关键在于是否经过了执行机关的合法批准及是否严格遵守相关的监管规定。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取消取保候审、改为羁押或承担其他法律责任,故被取保候审者应谨慎对待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温馨提示:以上是律师事务所法务对“取保候审者能否离开居住地”问题的回答,如您需要更多法律支持,请到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律师事务所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更多>>

推荐法律资讯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