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官博如何实现“远程民主”

律师事务所 2012-12-07    人已阅读
导读:严格意义上说,“官方微博”也是网络运营商青睐的“大V”,但因其具有“官”的身份识别标识,就比普通的私域

      严格意义上说,“官方微博”也是网络运营商青睐的“大V”,但因其具有“官”的身份识别标识,就比普通的私域性质的“大V”更具有权威性和公共性,更能影响或改变社会生活。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12月3日发布的《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经历了2011年政务微博元年,2012年新浪平台上的政务微博除继续保持数量持续增长外,在覆盖面、微博质量、应用水平、综合影响力等方面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目前,新浪注册政务微博数量突破6万,相比去年同期净增41932个,增长率达231%。政务微博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作为政府与民间对话沟通的新平台,不断凸显出新的发展特性和社会管理价值,越来越受到政府的支持及公众的认可。

  政务微博是网络问政的最新形式,通常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发布权威政策信息,为公众释疑解惑;二是回应社会热点、焦点,及时介入突发事件。它在西方学界被称为“远程民主”,或者说是推动公众政治参与的协商民主新渠道。不过,政务微博在中国却有其“特色性”,那就是对网络曝光的回应。相比于一些地方通过正常渠道举报无人问津的怪现状,微博曝光因其爆发性与粘合性,能在短时期内吸引更大的受众关注,引发传统媒体的介入,从而形成舆论压力,使得相关政府部门不得不应对——这便是政务微博的一大功能。

  细心的网友会注意到,针对时下社会高度关注的微博反腐报料,相比以前的沉默不语或虚与委蛇,现在是涉及哪个地方、哪个部门,“官方微博”往往都在第一时间回应与答复。从重庆雷政富事件到深圳曝出村官身家30亿元,以及广东顺德纪委细查周锡开财产,相关“官方微博”的回应不仅体现出态度诚意,更展现出程序正义,重视还是没重视,查还是没查,查到了哪一步,都向网友及时作出通报。

    有统计表明,在浙江、广东等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政务微博普及充分,党政官员普遍具有利用新媒体实现官民互动的意识。实践证明,越是早开“官方微博”,越能大大提高政府服务社会公众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稳定。《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员文章,引用亨廷顿“政治制度化/政治参与度=社会稳定”的公式,警告说:“如果政治制度化水平赶不上政治参与的增长,容易滋生社会动荡。当前,政治参与范围扩大、热情提高,只有健全参与渠道、扩大参与平台,才能避免可能产生的混乱。”从实际效果来看,“官方微博”问政扩大了公众参与渠道,促进了政治制度化。

  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些地方只是被动因应潮流。虽然也开通了“官方微博”,但要么“又聋又哑自言自语”,要么“小事问不停,大事没动静”,要么来个自以为幽默的“元芳体”,问一句“你怎么看”就万事大吉,网友戏称为“僵尸官微”。这样的“问政”徒具观赏性,说到底,不过是俄罗斯女皇叶卡捷林娜宠臣波将金搞的村庄形象工程的现代网络版,不仅不能与民沟通,反而损害政府公信力。

  除政府机构官方微博之外,政府官员以私人名义开设的微博也是“官方微博”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在学界和业界对其界定还存在争议,但是,因官员的身份属性,官员微博就具有公私兼顾性。这要看具体的帖子,如果是个人及家庭生活的内容,当然属于私人场域,但如果与工作性质相关,人们自然会理解成官方信息或判断。过去有个别官员在微博中栽了跟头,就因其没能严格区分公与私的场域,既想通过官方身份抬高个人魅力,又想通过个人的出位表现增强公域的吸引力,结果两头不讨好,两头受损。

  无论是机构微博,还是官员个人微博,其可贵之处就在“真”与“诚”上,别打官腔,别说假话,也别抖机灵,别以为网友可以愚弄,可以被自己那点可怜的知识所教化,要知道,现代的网民已是千锤百炼眼界开阔。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律师事务所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推荐博文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