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空闹:乘客打开航班安全门个人承担赔付3.5万

律师事务所 2015-01-15    人已阅读
导读:12日,重庆江北机场发生乘客误操作打开飞机安全门事件。昨天18时,西部航空PN6272(拉萨至重庆)航班在重庆江北
  12日,重庆江北机场发生乘客误操作打开飞机安全门事件。昨天18时,西部航空PN6272(拉萨至重庆)航班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降落并停靠429机位后,一名乘客将飞机应急出口门打开,致飞机左大翼滑梯包释放。警方调查发现该男子属误操作。该乘客已赔偿3.5万元损失。

  航班滑停安全门洞开

  12日下午6点半左右,由拉萨飞往重庆的PN6272航班抵达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落地滑行完毕后,一中年男子突然打开机上的应急出口(安全)门,飞机左大翼滑梯包释放。

  工作人员立即报警,民航重庆机场民警接到报警后,将上述乘客带离调查。警方调查发现,男子属误操作,所幸未对航班安全造成影响。该乘客已赔偿3.5万元损失。

  经调查,将安全门打开的旅客陈某,座位位于飞机应急出口门旁。起飞前和下降时,机组人员均告知其“应急门不能随意打开”。

  18时30分,该航班在江北机场降落后,陈某误以为飞机停稳后可以打开面前的舱门。于是,将飞机应急出口门打开,造成飞机左大翼滑梯包释放。

  乘客误操作赔付3.5万

  由于陈某打开安全门的行为属于误解造成的误操作,并无主观恶意,且行为发生在飞机完全停稳后,未对航班运行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机场派出所对其进行了口头警告和法制教育。陈某也承担了舱门滑梯打开后造成的经济损失3.5万元。

  为此,民航重庆机场公安局提醒广大旅客,乘坐航班出行时,请认真听取机组人员的安全提示讲解和仔细阅读安全门上的操作安全警示,正常情况下请勿触碰机上任何带有红色或警告标识的应急设备。在紧急情况下须操作应急设备时,应听从机组人员指令,配合完成。同时,呼吁广大旅客乘机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民航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航空安全,若违反民航相关法律法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专家说法
  赔偿标准难以统一出现问题损失较大

  一位资深民航界人士称,乘客私自打开安全门,不仅严重威胁飞行安全,还将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修复滑梯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由此造成的飞机租金、人工成本以及乘客因延误造成的赔偿等,保守估计在10万元以上。

  昨天,乘客打开安全门事件在网上再次引发热议,有网友晒出一张关于飞机安全门滑梯的价目表,称波音737主滑梯8万;空客320主滑梯9万2;空客330主滑梯19万,应急出口滑梯15万;波音777主滑梯20万-25万;空客380主滑梯30万左右。

  近期,乘客打开飞机安全门事件频发。对此,京华时报记者采访了民航专家张起淮,他表示,飞机安全门被打开,不同情况有不同结果。如果安全门被打开,根据每个被打开的飞机情况,实际维修也都不相同,具体体现在,飞机每天的维修价格不同;不同型号的飞机不同;飞机的航班类型,乘客多少,是国内航班还是国际航班;打开安全门后,紧急滑梯是否被打开;滑梯被打开后,是否被损坏,部件是否需要更换。此外,不同的航空公司,采取的措施也不同。

  张起淮称,以上各种情况均不相同,需要多个因素得出一个结果。因此,每个飞机安全门被打开后,乘客需要承担的费用肯定不一样。我们不能简单说数据,不过,只要飞机安全门被打开,就会有较大的经济损失。造成损失的乘客,也一定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价格过高的,可能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拘留较多)。

  目前,国内有专门针对波音、空客等飞机的维修机构,飞机安全门被意外打开后,并不需要由飞机制造商进行复原。

  飞机安全门被打开后,根据恢复情况,也会造成其他航班相应的连锁反应,一般都需要调整航班。

  安全门屡被乘客打开应做好心理疏导张起淮说,关于打开安全门事件为何屡禁不止,这不仅仅是加大赔偿和惩罚力度就能解决的。究其原因,要回归到诱因上。大部分都是因为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造成。要减少类似事件发生,应该提高航空服务质量,制定相关法律和相应标准,包括民事和刑事的。在美国,飞机关舱门半小时不起飞,是要收到停令和至少一万美金罚款的,同时,关闭了舱门,没有打开卫生间、供水等服务,同样也要严重处罚。

  由于前期发生的空难事件,不少乘客对乘坐飞机仍有心理负担,这需要航空公司做好解释工作,以让乘客安心乘机。因此,航空公司应该做到减少航班的延误,延误后也一定要好好处理,做好乘客的心理疏导工作,让乘客心平气和。如果乘客着急,也应该适当考虑让乘客下机。总的来讲,造成飞机安全门意外打开的原因,是双方的,前期是航空公司工作不到位,后期是乘客行为不对。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律师事务所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推荐博文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